法治>

怪异顾客 不是购物是洗钱

2025-07-15 12:03:16今晚报

  近日,北辰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与电信诈骗相关的案件,一名黄金首饰销售人员报案称遇到了行为怪异的顾客,此人看似并非真心购买首饰,究竟怎么回事?让我们一探究竟。

  匆忙购金背后藏玄机

  法官介绍,购买黄金的顾客向某行为十分异常。他并未询问黄金首饰的款式、进行试戴,也未在购买过程中斟酌适合自己的价位。在出示付款码付款后,他一再催促店员赶紧交付首饰,显得特别着急要离开现场。

  民警接报警后很快赶到现场。向某交代,他是受上家要求前来购金,所扫的付款码也是上线提供的。他之所以如此慌张,是因为担心付款码时效过期。根据付款码信息,民警联系到了受害人陈某某。

  远程操控截付款码

  陈某某陈述,当时他接到了一个自称“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其支付软件存在一笔贷款,可通过远程操控手机的方式解除这笔贷款,陈某某便答应了。殊不知,对方通过远程控制截取了陈某某的付款码,随后与已在金店蹲守的向某联系,迅速购买黄金。向某通过这种方式,共计操作了3笔交易,购买了价值3万多元的黄金。

  明知犯罪仍转移获刑

  向某明知道所转移的是犯罪所得,仍帮助上线进行转移,其行为构成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最终,北辰区人民法院判处向某有期徒刑11个月,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罚金。

  黄金大额交易需报备

  近些年来,黄金成为了很多犯罪分子洗钱的工具。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规定》,自8月1日起,客户单笔或者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含10万元)或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从业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在交易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简单来说,就是购买10万元以上的黄金,需要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备。

  法官提示,对于黄金销售人员来说,在日常经营当中要提高反洗钱意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金融安全。

 

责任编辑:辛文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