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地一体” 保障冬季交通出行安全
2024-11-19 18:28:35今晚报
冬季雨雪恶劣天气增多,给防范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带来挑战。12月2日“全国交通安全日”临近,本市公安交管部门启动“空地一体”等治理模式,针对冬季多发交通违法进行重点治理和提示,全力防范人与车“带病”上路,保障冬季交通出行安全畅通。
杜绝违停享安畅
冬季来临后,会有更多市民选择驾车或打车出行,低温天气下,“车等人”现象在道路沿线更为常见。乘客往往不愿意长时间等在户外,于是许多出租车、网约车在非机动车道或者公交车站附近停车等待乘客,容易造成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甚至路口、消防通道和盲道等关键通行区域被违法占用,不仅严重妨碍正常交通秩序,还会引发交通拥堵甚至“开门杀”、剐蹭等交通事故。
公安交管部门针对违停车驾驶人与交警“打游击”、掀起后备箱盖逃避查处等情况,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管理方式。交警执勤中启用无人机作为辅助工具,对重点区域和易发违停的地段进行空中监控,通过高清摄像采集固定现场违法图像,属地交警可以根据无人机传回的实时信息,快速到达现场进行处理。目前,通过“劝导+查缉+查处”三管齐下的治理模式,南京路与曲阜道交口公安医院门前长时间停车多、人行安全岛内违法停车等情况已得到有效治理。
近一个月以来,公安交管部门还通过无人机空中监控,在快速路沿线发现了多起车辆因故障停车情况,属地交警大队快速帮助驾乘人员解决困难,同时查处了多起占用导流线违法停车,小货车载货超高、超限,危化品运输车、水泥罐车闯禁行路等交通违法行为。
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入强化警用无人机实战化应用效能,是希望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效率和覆盖面,同时提醒广大驾驶人,应文明守法停车,乘车人要尽量做到“人等车”,避免出现长时间“车等人”情况,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和出行安全。
“饮酒暖身”别开车
一些人喜欢在冬季“饮酒暖身”,侥幸以为“只喝一点”对驾车无大碍,忽视了其中的安全风险和隐患。11月11日早晨,高速支队海滨大队交警在官港收费站开展行动时,依法查处了一名“酒司机”。该男子承认,冬季的清晨天气寒冷,他认为高速公路上“没有交警检查”便冒险酒驾上路。据公安交管部门介绍,冬季以来,酒驾醉驾交通违法行为还呈现出“中午喝酒、下午即被查处”的特点。
公安交管部门提示,对于驾驶人来说,饮酒后驾车危害极大。首先就是降低触觉能力,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等;饮酒后驾驶人的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也会降低,无法正确判断距离和速度,更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识认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饮酒后还容易困倦,引发“睡驾”危险。
独酌需自律,共饮要相劝,乘车宜谨慎。《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规定》明确规定,明知驾驶人无驾驶证、饮酒或者吸毒的,不得乘坐其驾驶的机动车。亲朋好友之间若发现对方有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的“苗头”,应该及时制止其驾驶车辆,切勿放任交通违法,给自己和他人埋下交通安全隐患。
交警支招防“驾车冬眠”
冬季的气候变化会让人嗜睡,如果把这种状态带到驾驶中,极有可能因为疲劳驾驶酿成大祸。连日来,公安交管部门在高速公路重点治理疲劳驾驶等9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并对违法驾驶人进行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及时消除“困驾”“累驾”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
公安交管部门提示有远途出行计划的驾驶人,轻微疲劳的表现是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中度疲劳可能会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重度疲劳则可能出现短时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驾驶人驾车时可通过以下方式避免疲劳驾驶:一是开车前一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切勿熬夜;二是科学安排行车时间,连续驾驶时间不超过4小时,长途行车时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三是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四是适时在服务区或安全地带停车,下车活动身体,让身体“充电”后再继续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