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扩围至近300个城市
2024-11-19 18:04:54城市金融报
在业内专家看来,通过货币化安置的方式来实施城中村改造,一方面有利于居民灵活选择合适的住房,并缩短安置过渡期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消化城市存量商品房,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本报综合报道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下称“通知”),部署各地进一步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通知明确,扩大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从最初的35个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扩围至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同时,推进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与住区研究所所长卢华翔表示,从以往经验看,推进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能带来刚性需求释放,且见效的速度快。这次政策扩围,能够充分发挥多渠道资金的组合优势,将有效破解地方政府城中村改造中的资金筹措难题,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将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供重要支撑。
城中村改造确定扩围
据了解,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加快落实增量政策措施要求,进一步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尽快启动实施。这意味着此前提出的增量政策正加速落地。
10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的政策“组合拳”,其中一个“增加”就是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
“这次提出的新增实施100万套,主要是对条件比较成熟、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可以提前干的项目。”倪虹说,城中村安全隐患多、居住环境差,群众改造意愿迫切。据有关调查,仅在全国35个大城市,需要改造的城中村有170万套;全国城市需要改造的危旧房有50万套。
正因如此,此次通知明确扩大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通知指出,地级城市资金能平衡、征收补偿方案成熟的项目,均可纳入政策支持范围。按照通知要求,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从最初的35个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进一步扩大到了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过去十几年,各地城市开发快速扩张,产生了很多新的城中村,并出现城中村土地利用低效、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居住质量较差等遗留问题。因此,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必要将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扩展到各地级城市。
稳妥推进货币化安置
通知强调,各地要结合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统筹考虑商品房的存量和增量,从实际出发,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城市危旧房改造可参照执行。
倪虹表示,货币化安置可以更好地满足群众自主选择房型、地点等要求,有利于群众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房子,减少或不需在外过渡,能够直接搬入新居。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目前各地都在纷纷推进“房票”政策,其目的就在于要让老百姓早日拿到“房票”,且可以更自由地选择房源和房屋。这客观上有助于提高房屋安置的效率,也有助于直接带动去化压力大的地级城市存量房消化,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中指研究院测算,若按套均面积100平方米计算,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的货币化安置需求,可带动约1亿平方米的住宅销售,对市场总量去化的贡献约为10%。这部分需求进入市场,有利于推动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房地产专委会主任王业强认为,城中村改造的货币化安置先释放需求,后催生供给,且供给可以滞后需求超2年,以便存量供给被充分消化。本轮货币化安置规模较务实,预计对供给的长期冲击不大,且供给地理位置或与所释放的需求不重合,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市核心区。未来开发企业分化将较明显,拿地市占率远高于销售市占率的行业龙头公司,以及此前拓展比较积极、可售货值较大的中型房企或受益更多。
王业强表示,货币化安置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感受,确保补偿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破解资金筹措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的同时,对于城中村改造的资金,通知也予以明确。通知指出,符合条件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均可以获得政策支持: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适用有关税费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城中村改造贷款等,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卢华翔表示,城中村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支持。
“这次政策扩围将有效破解地方政府城中村改造中的资金筹措难题。”卢华翔表示,支持政策扩围后,地方符合条件的项目,可充分利用各类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多渠道资金的组合优势,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部分城市已有所行动。11月7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信息显示,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于11月4日向广州市黄埔区“五村七片”城中村改造项目发放专项借款1071万元,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村民安置房,标志着广东首笔收购存量住房用作安置房的专项借款资金落地广州。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将陆续向“五村七片”项目发放首期2.5亿元专项借款用于购买安置房。
另外,佛山市南海区黄岐东秀城中村改造项目于近日签订安置房回购协议,两家政策性银行将于近期发放购买安置房专项借款11.9亿元。有效带动存量房去化
在业内专家看来,通过货币化安置的方式来实施城中村改造,一方面有利于居民灵活选择合适的住房,并缩短安置过渡期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消化城市存量商品房,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表示,通过货币化安置的方式,城中村居民可直接到商品住房市场选择心仪的住房,增加了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直接带动去化压力大的地级城市存量房消化,加快解决房地产市场供求失衡问题,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货币化安置对于那些居住条件较差、急需改善居住环境的家庭无疑是一个福音,可以更快地搬入更加舒适宜居的住房。各地应利用好这一政策红利,评估筛选符合条件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尽快启动实施。
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杰也认为,通过货币化安置方式推进城中村改造,与当地商品房库存去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可产生多重好处:一是增加了改造居民的安置住房选择面,给予居民更多选择自主权,更容易实现安置需求精准匹配;二是缩短安置中的过渡周期,让群众可以尽快住进新房,改善居住条件;三是大大缩短了项目改造周期,有助于减少改造项目的不确定性。
“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由外延粗放式发展向内涵集约式发展转变。”严跃进表示,当前城市更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这将充分释放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