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瞄上准大学生 非官方别轻信
2025-07-02 10:55:44今晚报
近期,三类针对准大学生的诈骗高发。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结合典型案例发布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指南,提醒准大学生及家长提高警惕,避免财产损失。
机票退改签?其实是诈骗!
前不久,小齐正收拾行李准备坐飞机出行,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准确报出了他的航班信息,并告知航班因故延误,可以为其办理理赔手续。小齐点开了对方发来的网址,看到确实有航空公司的标识,便相信了这名“客服人员”,按照对方的引导一步步操作。“客服”先提供了一个银行卡号,随后发来一串数字,声称是他们系统独有的“验证代码”,需要小齐将“代码”输入转账栏,并再三保证不会真的将钱款转走。此时,小齐正忙于跟家里人商量航班取消,接下来如何返程的问题,没有多想就按照对方说的操作,结果收到了银行短信提示他转账成功。他立即询问“客服”,对方安慰他没关系,只需要以同样的方式进行“验证”,即再向另外一个账号转账一笔,就会返还全部钱款。小齐便又在转账栏输入了一次“验证代码”,随后,他又收到了银行的提示短信。这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
民警提示:
“机票退改签”诈骗主要针对计划暑期旅游或前往大学报到的新生。切记,航空公司不会要求乘客通过ATM机操作或缴纳额外费用办理退改签,所有正规操作都应通过航空公司官网、官方App或售票平台进行。收到此类电话或短信时,应主动联系官方客服不要轻信不明来电。
发放助学金?预付不能信!
新学期伊始,本市学生小范在学校新生群的海量消息中捕捉到一条“关键信息”,一名自称是“在校教师”的群友声称,可以为符合条件的新生“办理助学贷款”。小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添加了“老师”的QQ好友。对方十分热情,不仅要为小范放宽审批条件,还可以帮助其多申领一笔额外补助。不过,要想申请成功,必须要满足一项“硬条件”——小范名下的银行卡要在当月内刷满10000元的流水,证明自己的还款能力,否则就无法成功申领。小范并未怀疑对方的说法,便按照其要求,将自己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向他提供的收款码转了过去。此时,这名伪装成“老师”的骗子还信誓旦旦地向小范保证,审批流程结束后,便会给小范退回这笔钱。可是三天、五天、一周过去,在对方承诺的期限内,小范不仅没有收到助学贷款,这名“老师”也人间蒸发。小范这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遂报警求助。
民警提示:
诈骗分子通常以“无抵押”“低利息”“秒到账”为诱饵,吸引需要资金的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然后以“手续费”“保证金”“验证还款能力”等名义要求转账,甚至诱导受害者通过“屏幕共享”窃取银行卡信息。如有资金需求,应通过官方渠道办理,不要轻信网络贷款广告。
兼职赚钱快?骗子跟着来!
小刘在刷短视频时,看到这样一条兼职招聘:“抄录文章,每篇可赚取80元”。小刘按照视频指引,先后扫描了4个二维码,最终添加了“招聘专员”的微信,“专员”又向小刘发来一个二维码,称“用支付宝扫描即可完成入职任务”。小刘信以为真,付款后却发现自己的支付宝中少了500块钱。“专员”骗小刘说是因为他操作失误导致的,必须要联系他们的“官方客服”才能退款,又一步步引导小刘下载屏幕共享App。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专员”特意指导小刘添加各种人员的微信,并指导他进行了许多其他无关的操作,最终通过屏幕共享拿到了小刘的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并将他卡中的13000元全部转走。收到银行扣款提醒的小刘方才醒悟,并立即报警。
民警提示:
正规的兼职工作不会要求求职者预先支付任何费用,凡是要求交钱的“工作机会”都极有可能是骗局,而且,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提示广大准大学生及家长,应擦亮眼睛,做到“两查一核”: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录取通知、助学金等信息;转账汇款前查询确认收款账户是否为正规机构对公账户;遇到“老师”“客服”等身份,主动通过官方渠道核验对方身份,如遇可疑情况随时拨打反诈专线9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