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集聚法治“新力量” 打造基层“样样通”

2025-05-08 12:09:57山西日报

  “谢谢,太感谢了,我已经好多年没有过生日了!”看着写有“好好生活”祝福语的生日蛋糕,处在缓刑期的李某流下了眼泪。

  2024年3月,不满20岁的李某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10个月,缓刑2年,成为武乡县司法局丰州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对象。丰州司法所的司法协理员姚辉辉在了解到李某的成长环境后,坚持每周上门走访,与李某分享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劝导家人多给予李某理解和关爱,这让李某感动至极。李某在认真完成社区矫正的同时,也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姚辉辉恰到好处的工作方法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让人很难想到,他做司法协理员工作也只有1年多时间。

  2023年,司法部部署开展司法协理员制度试点工作,旨在强化基层司法行政力量、推动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2023年8月,武乡县在长治市率先行动,制定实施方案,以公开程序进行招录。“根据要求,按照乡5人、镇7人的标准,我们招录了60名司法协理员。他们日常承担着社区矫正人员管理、矛盾纠纷调处、普法宣传等事务,成为基层法治工作的‘新力量’,也成为武乡县试点完善司法协理员制度的一个写照。”武乡县司法局局长李耀清说。

  2024年1月,司法协理员正式上岗,平均年龄30.88岁,30岁以下占57%,本科以上占40%。李耀清介绍,在抓好政治建警的基础上,武乡县司法局着力在素质强警上下功夫。他们与山西(武乡)开放大学联合开展学历、能力“双提升”工程,鼓励、支持协理员积极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和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其中6名协理员实现专升本,11名协理员进修了法学专业。31名协理员分别被评为“市二级、三级、四级调解员”,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该县司法局依托全局例会和法治大讲堂等,聚焦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重点领域,邀请法学专家、资深律师,解读法律法规并剖析案例,组织业务骨干、调解能手,分享工作经验和技巧,实现“以老带新、边学边干”。

  在精心的管理与培训下,60名司法协理员迅速成长,司法局结合年龄结构、政治面貌、学历层次、专业特长等因素,分配工作岗位,做到人岗相应。协理员们也从“新力量”逐步成为基层法治工作的“样样通”。

  本科毕业的程焕芝,2019年加入“免费法律咨询惠民工程”队伍,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超2600人次。分配到石北乡司法所后,她总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法律条文讲明白。如今,她又在山西(武乡)开放大学进行法学本科学习,以提升法学知识。

  姚辉辉发挥自己的艺术生特长,开创线上普法模式,“小丰普法微课堂”应运而生。他通过个人讲解、情景演绎、趣味问答、动漫普法等多种形式,讲解内容涵盖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森林防火等,通过快手、抖音、视频号等线上平台进行发布,让老百姓在茶余饭后、休闲时分也能“品尝”到“法治小点心”。从2024年的4月至今,“小丰普法微课堂”共发布了25期内容,浏览量110余万次,进一步充实加强了普法宣传工作。

  司法协理员的勇挑大梁,有效发挥了生力军作用。据了解,2020年以前,武乡6乡6镇12个司法所人员极为紧缺,很多司法所甚至是“单人所”。随着基层法律工作者和司法协理员的加入,基层工作的活力大大增强。“原来我们所只有1个人,遇上家属视频会见,我需要全程在旁边,其他工作往往就要延后。现在按乡5人、镇7人的标准,所里有5个人,各项工作全都能快速开展。”社区矫正股股长、大有司法所原所长曹琪说。

  一年多来,60名协理员在各自岗位上认真履职积极工作,走访摸排纠纷528次、调处纠纷369起,开展法治宣传、政策宣讲58场次,协助管理社区矫正对象54人,走访安置帮教对象678人,为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辛文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