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获奖作品精选(六) ——寰宇天下
2012-11-07 10:49:00工人建设时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发生了质的飞跃。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住房保障,而是对社区的规划合理性、环境舒适度、配套完整性、建筑美观性及科技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建筑学会发起了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以 “人居环境改善” 为核心,搭建了一个展示和交流优秀设计成果的平台,旨在通过此次竞赛探究和谐的建筑形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领我国建筑、规划、设计和房地产的发展方向,力争在项目的具体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为创造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
10月29日,2012全国人居经典方案竞赛颁奖大会在北京国谊宾馆隆重举行,经众多权威专家从全国参赛的500个作品方案中层层筛选评定,会上公布了6大项328个获奖项目。由陈兆国领衔设计的《寰宇天下》,凭借其与山城地貌高度契合的规划设计理念、前瞻性的绿色建筑实践以及对高品质人居空间的深刻理解,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膺大赛最高荣誉——“综合大奖”。这一国家级奖项的获得,标志着项目在规划设计方案阶段就已获得行业权威的顶尖认可,为其后续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建筑标杆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致敬山城的规划设计哲学
重庆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拥有独特的自然气候与复杂地形。陈兆国并未将山地视为开发的障碍,而是将其转化为设计的灵感与特色。在规划层面,他创新性地采用了 “山地集约化利用” 策略,极大减少了土石方开挖和对原始生态的破坏,并通过设置景观台阶等方式自然消化场地落差,创造出丰富而自然的空间层次。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对土地的尊重,更展现了在复杂条件下进行精细化设计的卓越能力,完美契合了竞赛对规划科学性的高标准要求。
绿色人居的重庆答案
在山地城市高密度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陈兆国率先将绿色建筑技术与重庆地域特征深度结合,通过 “地形适应、技术集成、生态运营” 三位一体的创新路径,为重庆乃至同类气候区的绿色人居提供了可量化、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比如,沿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规划建筑间距与朝向,让自然风能够顺畅穿过社区,降低夏季空调使用频率,有效缓解 “城市热岛效应”,真正实现了 “高密度开发下的生态宜居”。
基于 BIM 的各专业协调管控
重庆寰宇天下作为典型山地城市项目,陈兆国通过BIM技术构建多专业协同的数字化模型,实现了多维度设计优化:通过搭建包含地形、地质数据的三维模型,精准模拟场地高差与原生地貌,精准分析地形高差与建筑布局的耦合关系;利用 BIM 碰撞检测功能,排查山地复杂空间中管线、结构与地形的冲突问题,优化垂直交通与景观台阶的衔接设计,确保建筑与山地环境自然融合,提升设计效率与落地准确性。此外,他通过BIM日照模拟调整建筑朝向与开窗比例,他使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达标率100%,自然通风效率提升20%,最终实现山地资源高效利用与居住品质的双重提升。
据悉,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已连续举办12届。该活动以其公正度高、权威性强、影响面广而获得了全国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高度评价和积极参与。
主创设计师介绍:陈兆国,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通过数年的积累,带领团队并参与设计完成了多项具有影响力的生态化、景观化住宅项目。他深耕品质人居与地域景观化、生态化设计领域,深谙 “精细化与一体化” 的创作理念,擅长将场地特性转化为设计核心价值,尤其在山地建筑规划中展现出独到思考 —— 以 “尊重自然、顺势而为” 为理念,通过三维地形建模、绿色技术集成等精细化设计手法,化解复杂地形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完美诠释建筑与自然、城市的共生关系。
记者:杨亮
校对: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