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救助”护航成长之路
2024-09-27 08:12:15今晚报
“感谢检察官阿姨,我一定会用心学习,积极面对生活……”日前,静海区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对一起刑事案件的未成年被害人发放司法救助金后,会同静海区妇联、团区委等部门来到未成年被害人家中进行走访慰问。静海区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以“应救尽救”传递司法救助温度,“把每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保护”,做实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工作。
内外联动 “应救尽救”
2023年,一起性侵刑事案件的发生,让年仅11岁的小雨(化名)遭受严重创伤。为解决小雨心理问题,小雨的母亲李某(化名)带其接受心理治疗,然而每次上千元的巨额费用对于单亲家庭、收入微薄的母女二人来说经济压力很大,无奈放弃。该案移送静海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通过内部融合履职,又将司法救助线索移送至控告申诉检察部。
控告申诉检察部检察官收到线索后,前往被救助人居所及村委会开展实地调查,发现李某为外来务工人员,以打零工为生,母女二人无力支付房租,借住在简陋民房中。案发后,小雨的精神状态时好时坏,一度产生厌学心理,母女二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由于李某表示老家已无其他亲属,无法代为开具家庭情况证明,静海区检察院联系了李某户籍所在地的检察院,向其发出司法救助协助调查函,通过两地检察机关配合,顺利完成对李某家庭情况的调查核实。
取得李某户籍所在地检察院发送过来的相关材料后,静海区检察院审查后决定依法对被害人小雨发放司法救助金六千元。为加强救助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察院将司法救助金发放至小雨学校账户,确保救助金用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希望你能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坚强生活。”办案检察官马素婵对李某说。
多方协作 多元帮扶
做好未成年人救助工作,既需要解决生活面临的急迫困难,也需要安排好未来的学习成长。在发放司法救助金的基础上,静海区检察院持续加强与教育、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及团委等群团组织协作,构造集司法救助、社会帮扶、心理疏导、转学复学等手段为一体的“司法救助+社会救助”多元化司法救助体系,多举措为困境儿童排忧解难。
为了让小雨彻底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检察官对接教育部门,召开协调会,就小雨转学、特困生申请、学杂费减免、司法救助金托管使用、心理辅导达成一致意见。检察院联合教育局对小雨转学环境进行考察,本着便利小雨接受教育的原则,最终成功解决小雨转学问题。转学后,检察官第一时间前往小雨所在学校,与学校指定担任小雨“校园妈妈”的心理老师见面,对小雨学习生活的持续关爱做好沟通安排。
“性侵刑事犯罪给未成年被害人造成的损害很大,心理伤害很难弥补。”静海区检察院协调团区委,为小雨聘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制定个性化方案,通过定期心理疏导,帮助小雨尽快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静海区检察院还与静海区委宣传部的志愿服务队取得联系,制定了联合帮扶计划,拓宽帮助小雨心理恢复、健康成长的渠道。
跟踪回访 汇聚合力
“小雨,最近学习怎么样?和同学之间关系如何?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及时和我们联系。”静海区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检察官经常对救助对象小雨进行回访。
静海区检察院对已办结救助案件实施“一案一档”长访机制,不定期对被救助对象进行回访,及时掌握被救助对象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做好全程救助。同时,注意对救助举措是否落实到位开展监督,对在政策范围内未落实的,督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切实让被救助人及家属感受到检察温暖。
“今年以来,我院受理未成年国家司法救助案件10件,向10名未成年救助对象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共计5.6万元,接下来,我院将继续依托‘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司法救助职能作用,构建‘司法救助+N’多元救助体系,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静海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利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