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消费券套现薅政府补贴的“羊毛”
2024-03-20 06:59:24工人建设时报
“领到消费券的朋友,欢迎互助套现,我有店家付款码!”“有人帮忙给消费券套现吗?八折出!”这看似红火的“薅羊毛”生意,背后是一条架构清晰、分工明确的黑色产业链,从合作商家到组群找券、开外挂抢券,再到寻找合适的消费券活动,环环相扣。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推出消费券项目,目的是激发居民消费活力、释放市场潜力,但一些不法分子却打起了骗取政府补贴的主意,导致部分消费券没有发放给真正有需要的消费者。近日,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批行刑反向衔接案件,通过办案梳理出消费券发放监管漏洞,以检察意见和检察建议的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对违法违规的行为人和商户作出相应处罚。
“假设领到一张10元的消费券,自己花40元、政府补贴10元,只要让商家把消费的金额返还,就可以把消费券套现。”许某所在的公司是专门给商户生成二维码的,在工作期间他会留存一定的商户信息,随着消费券热潮的兴起,许某逐渐掌握了这套“薅羊毛”的诀窍。
随后,许某在微信“羊毛群”中结识了吕某,二人一拍即合,由许某利用掌握到的商户信息向银联申请并取得参与消费券补贴活动资格,吕某则专门至各微信群中负责收购消费券,再以虚假交易核销消费券的方式骗取对应补贴——由此,“商家”许某、黄牛吕某以及持券人三类人员形成了刮分补贴的利益链,三类人员基本按照4:2:4的比例进行分成。
因有某商户的资金账户发生异动,引起了公安机关的注意,并以涉嫌诈骗罪对其中的4人立案侦查。警方发现,这样的“羊毛党”并不在少数。
案发后,鄞州区检察院第一时间设立专人专班,对消费券诈骗系列案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机关突破口供,强化证据收集,经过长达半年多的协作配合,最终成功抓获17个“空套”诈骗团伙,涉案人员102名,涉及非法套取的政府补贴数额达655万余元。此后,鄞州区检察院创新开发消费券诈骗数字监督模型,进一步排摸消费券核销数据异常的商家。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犯罪性质的人员如何分类处理的问题,检警双方多次召开联席会议,根据涉案人员主观恶性、参与次数、获利金额不同,统一把握类案起诉标准,最终决定对犯罪情节严重的20余名嫌疑人提起公诉,对情节轻微、积极退赃、认罪悔过态度较好的作出相对不起诉。随后,鄞州区检察院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检察意见书》,建议对被不起诉人进行行政处罚,均被回复采纳。
经鄞州区检察院提起公诉,鄞州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被告人许某、吕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罚金及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刑事案件部分审结了,但那些因为消费券诈骗而产生的商家,最终去向了哪里?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卷土重来?带着疑问,检察官对此前涉案的相关商户进行了再一次排摸,果不其然,发现参与消费券违法套现的某商户又出现在了新一轮的消费券活动中。可是根据《宁波市消费券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这些商户已不再具备参加消费券活动的主体资格。为此,鄞州区检察院向商务主管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目前,相关违规商户已被取消消费券活动的参与资格。
来源:浙江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