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浙江公安解码用“人”之道
2024-02-22 20:01:44工人建设时报
农历甲辰龙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浙江召开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新春第一会”,释放了强烈信号: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
浙江公安紧跟而上:2月20日,对内召开全省公安机关全员人才队伍建设暨全警开训动员大会,就着力打造新时代公安机关人才建设示范高地进行系统部署;21日,对外召开解读推进全员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闻发布会。
浙江公安将如何聚焦“人才”?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又有哪些具体政策和措施?来看浙江公安的用“人”之道。
如何“定义”人才
“整个警队就是一个人才库,人人都可以成为专家。”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黎伟挺简明扼要地点出浙江公安机关“全员人才”队伍建设的理念。
去年,浙江省公安厅就通过专题调研,在省委人才办的悉心指导下,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公安机关全员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这其中,对“全员人才”的建设讲得非常明晰——构建以公安专业人才为主,技能人才、考级考证、特长人才等为扩容的全员人才队伍。
今年,就顶尖层级人才库,省公安厅已经定下“小目标”:形成100名领军人才、1000名高级人才、100名特聘人才。
在对内动员大会上,首批领军人才、高级人才、优秀“双师”人才、优秀人才工作室,就走上了领奖台。其中,不少都是先进典型“老面孔”。
“这鲜明的爱才惜才、敬才用才导向,让我倍感振奋。”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的吴微微是“省厅领军人才”之一。她与DNA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正是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比对中“浙江第一悬案” 的犯罪嫌疑人,成为破案的关键一环。
此外,“健康码”研发者之一的杭州市公安局科技信信息化局的钟毅,成为“省厅高级人才”;踏踏实实培育经侦专业人才的金华市公安局“蒋益群工作室”,成为优秀人才工作室等。
如今,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浙江公安对人才的渴望也更为迫切。比如连续2年举办“公安大脑”专业人才脱产集训班;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开展“双师”人才培训班等,既瞄准高精尖人才、一流人才队伍的打造,又注重普通专业人才、实用技能人才的全面培养。
如何“培养”人才
对外发布会上,浙江公安公布人才培养的七大行动。一大目的,就在于打通“任督二脉”,畅通人才的成才通道,搭建干事舞台,推进全员人才队伍建设落地见效。
这七大行动中,有面向全警的,如建立健全常态化全员岗位大练兵机制,深入实施全警政治大轮训、专业能力大提升等“五大活动”,全面提升全警政治素质、法治素养、实战本领和创新意识。还有一些行动,瞄准的是不同警种发展的赛道,面向不同群体出台政策举措,意在早日形成公安人才金字塔的塔基、塔身至塔尖,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如针对青年民警实施雏鹰行动,推动青年民警阶梯式成长;工匠锻造行动,则意在支持民警参加各类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技能竞赛、岗位比武等为途径,锻造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顶尖人才领雁行动,是要培养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实绩突出的公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
对浙江公安来说,招才引智也是其中之义。
近3年,全省公安机关共招录硕士、博士研究生511名,2321名民警通过警务技术任职资格评审,1947名民警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全省启动省市县三级公安人才库建设,人才“聚宝盆”效应持续放大。
如何“保障”人才
中国有句老话说:“没有泥土,长不出花木。”土壤之于花木,正如环境之于人才。
好的政策,体现的不仅诚意,还有决心和魄力。
省公安厅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公安机关全员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基础上,又围绕人才培育、引进、使用、管理等急需先用领域进行重点突破,首轮先制定了6项人才配套制度。包括不断做实做细人才的使用管理、综合评价、激励保障等工作,做优人才引进、赋能、流动、评价、激励、管理全链条,营造爱才惜才、敬才用才,宽容试错、竞相成长的良好生态,为全员人才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撑保障等。
这其中,精准度也进一步提高。比如,积极争取各级人才工作部门支持,对符合相应人才标准的公安引进人才,优先解决高层次及以上人才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在周转房、公租房、暖警房保障上予以优先,积极协调解决家属就业安置和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让人才在公安机关安心发展、舒心工作、开心生活。
当然,在注重遴选优秀人才的同时,浙江公安也更加注重做好“使用”这“后半篇文章”。如,入库人才也不是终身制,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每3年开展一次考核评估,防止人才选而不用、用而不精。
来源:浙江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