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明确权责,为基层减“真”负

2024-07-10 14:06:21工人建设时报

  2019年被定为“基层减负年”以来,为基层干部减轻“包袱”便成为了“一直的事”。近日,习总书记到重庆九龙坡考察时指明了为基层减负的关键方法--明确权责。

  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身处政策实施的主阵地、工作落实的最末端,要明确减负并非一“减”了之,要“减”的也不是干事的要求和标准,更不能把减负当做不担当、不作为的借口。基层减负是一场解决形式主义的攻坚战,要从实际出发,明确权责,在减“真”负上下功夫,切实让基层摆脱空转内耗。

  明确权责,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错误的政绩观、盲目的数字攀比等导致基层干部深陷牢笼,所以基层减负,减的是基层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正风气;台账无法衡量工作实效,“收到”不能证明真正落实,所以基层减负,减的是基层干部的陈腐观念、心理负担;随时要被动接收、主动完成的各项任务,“属地管理”成为了必须承担责任的理由,所以基层减负,减的是干部群众的质疑隐患、不满情绪。想要做到真减负,就必须厘清各层级、部门的权责边界,首先明确基层的职权范围和基层工作人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其次应是上级部门执行或者上级部门能够完成的任务,就要守好责任田,进一步保证基层高效完成职责内工作,为广大基层干部创造更多为群众办实事的机会。

  强化责任,激发活力为群众服务。基层减负,卸干净的是无效负担,减不掉的是责任担当。在减负过程中,每个基层单位、每位基层干部反而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解决群众所困、满足群众所需。对待本职工作要做到胸有成竹。基层工作任务重、内容细,基层干部要在明确权责中提高想干事、敢干事的责任感,领会精神指示、明确工作目标、分清主次缓急、把握工作进度,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对待群众工作要做到民呼我为。基层工作归根结底是群众工作,基层干部要在明确权责中拥有肯干事、干成事的责任心,面对安全生产、极端天气、社会稳定等各项事关群众安危的事情时,要时刻铭记牵挂,细查漏洞短板,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此外,还要“脚下多沾染泥土”,多开展党员代表谈心会,多举办民生实事活动,增加深入群众的频次,及时了解群众最缺什么、最想什么、最盼什么,真正办群众看得见的实事,真正让群众得到摸得着的实惠。

  深化效果,推动基层工作提质增效。工作的惯性让基层恐惧“减负”会“越减越负”,从先前文山会海的“纸间”负担到新媒介时代打卡签到的“指尖”主义,减负工作时不时就有反弹的苗头。不能为了追求展现减负成果就设定冗长的考核事项,用材料、表格来证明基层落实了“真减负”,那样反而是与初衷背离初衷。因此,给基层减负必须要促进“当下改”向“长久立”转变,要促进“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一是上下唱好“协奏曲”。上级机关精准赋能,基层实现权责匹配,让基层穿合适的鞋,干符合实际的事;二是以“加”化“减”,相应增加到基层工作的人才,改善基层薪资福利,以加人加薪促减负,减轻人均工作负担;三是解锁长效“指南”,总结减负过程中有效方法,着眼重点领域防止反弹,让基层干部真正轻装上阵,鼓足干劲在基层这片广阔热土上实现新作为。

  作者:青小宣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组织部

 

责任编辑:宗何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