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基层选调生要带点“土”味

2024-04-01 16:09:25工人建设时报

  “选”,意味着从千万竞争者中“过关斩将”最终胜出;“调”,意味着肩担使命、身负重任调于基层。基层是砥砺党性、锤炼本领的“熔炉”,更是彰显担当、诠释初心的“考场”。 面对陌生复杂的工作环境,扎根基层的选调生需要努力摆脱身上的“学生气”“稚气”“浮气”,在泥土的芬芳和群众的期待中,理解和悟透最真实、最朴素、最纯粹的基层中国。

  要学会走“土路”。基层选调生要明白“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要对土地充满感情、爱得深沉,自觉形塑对于“泥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要永远将村民、群众摆在心中的“C位”,聚焦民生福祉,把脚步印在农房村舍、田间地头,主动沉到基层的“土”里,真正到群众中去,拜群众为师,在“学土话、唠家常、解矛盾”中掌握群众所需、理解群众所盼,用赤忱初心走出新时代选调生之路。

  要主动尝“土味”。选调生从高校毕业直接到基层工作,比起在校的学习压力,基层事务更纷繁复杂,工作节奏快,令人无所适从,手忙脚乱。基层选调生要激发和调动自己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挑起服务村民群众重担,边学边干,成就成才。要体察基层辛苦,用真情换取群众真心、用脚步丈量基层民意。脚踩泥土、俯下身子,挽起裤腿、甩开膀子,设身处地听民声、察民情,真真切切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解百姓之所需。

  要善于办“土事”。 基层选调生要在一步一个泥脚印的生动实践中发掘、讲好本土故事。多沾泥土、多接地气,不打官腔、不说妄语,学会坐着小板凳与群众拉家常、话心事。要甘于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把在学校学习到的“新知识”转化为应急处突的“好办法”,着力推动村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基层选调生要坚持“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努力方向,走到人民群众身边,染上“泥土气息”,接上地气,累积基层工作经验,才能真正地接受基层锻炼洗礼,不浪费驻村时光。要坚持继续扎根基层沃土,让青春落地开花。(沧州市新华区小赵庄乡 康炜)

 

责任编辑:宗何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