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比“在家上学”更具性价比
2024-03-20 08:28:29工人建设时报
3月12日,原中国体操运动员、奥运冠军杨威因为教育子女的方式,在网络上成为热门话题!他在社交平台上传了一条视频,表示因为孩子去年生了好几场病,于是他决定让双胞胎女儿暂时不去学校上学了,选择在家上学。
从报道不难看出,有在家上学专属课表,还有妻子“客串”班主任,每门课都安排一位家教老师,这所“微型学校”也算是应有尽有。尽管如此,杨威让双胞胎女儿在家上学也是暂时的。
在当前的教育常态下,在义务教育是“私事”更是“公事”的法律背景下,家庭“微型学校”不仅不会得到支持,如果不能达到义务教育学校的要求,就涉嫌违法还必须叫停。
当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正处于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迈进的关键期,个性化教育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提档升级”,是培养未来高素质公民的“必答题”。
基于此,中小学校要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东风,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以增量、减负、赋能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为个性化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加更多可能性。要持续推进五育并举、学科均衡、全面育人,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发现并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为个性化教育高质量发展打牢根基。广大教师要祛除学优宠爱与学困歧视,告别“一言堂”“满堂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现“上好课”常态化。要尊重个体差异,以生为本,照顾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深度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最适合的学习体验,实现学习效能最大化。要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校外培训机构要厚植教育情怀,摒弃“生意人”思维,恪守公益属性,努力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更好满足中小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性教育需求。
广大家长要强化家庭是初始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基本认知,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孩子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一方面,要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合理安排孩子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给孩子“添堵”“增负”;另一方面,要尊重差异,根据孩子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并与中小学校配合为孩子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个性化教育。
总之,家校齐心,其利断金。实施个性化教育,家校协同育人远比“在家上学”性价比更高。进一步厘清家庭、校外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在个性化教育的责任边界,家校相向而行、协同发力,个性化教育一定能够走得更实更远。
来源: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