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控人增持100股以提振公司股价?
2024-03-07 20:20:11工人建设时报
上市公司增持自家股票,按理说是件好事,可以起到稳定股价、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作用。但增持金额过少或者进行“忽悠式”增持却往往起到反效果。
增持金额可以少到多少呢?日前,浙江上市公司海昇药业的一则增持公告引起了巨大争议。海昇药业实控人叶山海和叶瑾之计划增持不超过100股,金额不超过1990元,以稳定公司股价。这份公告被投资者戏称为“史上最抠增持公告”。
“史上最抠增持公告”
是怎么出炉的?
公告发出后,有投资者吐槽,“买100股提振股价,这家上市公司大股东花的力气还没我多。”面对舆论压力和投资者质疑,海昇药业3月6日凌晨发布公告向投资者致歉。
在这封致歉公告中,海昇药业表示,“公司于近日收到实际控制人叶山海和叶瑾之出具的《关于拟调整稳价措施的申请》。实际控制人出于维护投资者利益、稳定公司股价和提高公司价值的考虑,申请调整稳定股价措施安排,包括但不限于延长实际控制人股份锁定期、提升投资者回报等措施。公司对于前期未审慎制订切实有效的稳价措施,未能充分考虑对市场和投资者的影响,向广大投资者诚恳致歉。公司董事会将及时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稳价方案,经履行相关决策程序后尽快发布。”
事实上,海昇药业发布这份“史上最抠增持公告”,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海昇药业于3月1日发布的《关于实施稳定股价方案的公告》中解释称,由于公司非公众股东持股比例高达74.9999%,为满足北交所规定的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不低于25%的要求,经测算,实控人本次拟增持股份数量上限只能为不超过100股。不过,对于这样的解释,依然有不少投资人认为海昇药业在招股书中的承诺安排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和考虑不周之处,未给具体实施预留足够空间,导致稳定股价承诺未能真切落实,而是流于形式。
“忽悠式”增持、回购,露头就打
最近几年,在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监管层一直在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加大回购增持力度,为A股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全力维护市场稳定运行。不过,上市公司的一些“忽悠式”增持、“忽悠式”回购行为依然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日前,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即*ST泛海,目前已被深交所终止上市)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对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具的《关于对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以及对中国泛海的一致行动人通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出具的《关于对通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2023年9月5日,*ST泛海披露《关于公司控股股东计划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泛海自2023年9月5日起(含2023年9月5日)4个月内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增持金额为1亿-2亿元。根据公告,2024年1月5日,*ST泛海披露《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实施结果的公告》。公告称,截至2024年1月4日,上述增持计划期限届满,中国泛海因实施上述增持计划合计增持公司股份1100股,合计增持金额为2889元,中国泛海在承诺期限内增持金额未能达到增持计划的金额下限,上述增持计划未能按期完成,公司控股股东未能履行承诺。
中国泛海未完成前期作出的承诺,构成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4号——上市公司及其相关方承诺》(简称《承诺指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违反承诺的情形。依据《承诺指引》第十七条规定,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决定对中国泛海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此外,北京监管局决定对公司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此外,A股上市公司合纵科技也因为“忽悠式”回购受到了监管部门的从重处罚。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对“忽悠式回购”露头就打,以此防范上市公司和相关主体借助回购实施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
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