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助力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2024-12-06 19:01:47今晚报

  本市南开区拥有古文化街、鼓楼等知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非遗项目众多。近年来,南开区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等职能作用,用心通过检察履职助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努力当好历史文化遗产“守护人”。

  做好大运河综合保护

  南开区人民检察院把大运河(南开段)沿岸的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履职重点,推动形成大运河文化保护合力。南开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对天津皇会巡演途经路段周边安全隐患进行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摸排,共排查出5起涉大运河公益诉讼线索并立案。其中,针对景区内基础设施损坏公益诉讼案件,南开区人民检察院分别与区文旅局、城管委、鼓楼街道进行诉前磋商,开展协同治理;针对其余4起环境污染履职线索,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及时整改。

  南开区人民检察院还和红桥区检察院、西青区检察院一起,依托各自不同地域优势,共同探索大运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构建法律政策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文旅项目保护、京津冀一体化衔接等专项模块,协同挖掘大运河流域文化带建设、历史文物遗迹保护等方面的公益诉讼线索,助推大运河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助力非遗传承发展

  检察官在案件办理中发现,非遗技法是靠一代代人言传身教传下来的,申请专利的时候有很多材料没办法提供。与此同时,对产品及工艺技术进行公证备案的费用较高,让不少非遗企业望而却步。例如南开区古文化街非遗项目“乐器张”就因为无法申请专利,导致仿冒品频出。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风筝魏”“蔡氏贡掸”等非遗项目。为此,检察官联系南开区知识产权局帮助寻找解决方案,了解到区块链的“津证云”电子数据存证平台可以为非遗作品原创存证、取证提供免费服务后,检察官积极推广“津证云”电子数据存证平台,帮助非遗企业低成本、高质效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截至目前,“津证云”电子数据存证平台已为南开区三家非遗项目进行了部分制作技艺数据保存工作。

  南开区人民检察院还聚焦“泥人张雕塑”“杨柳青木版年画”等民间工艺品商标、商号及著作权保护等相关问题,在如何保护商业秘密、做好“老字号”活态传承等方面提供意见建议,为这些“老字号”企业提供优质的检察服务。

  凝聚保护共识

  检察官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古文化街天后宫门前两侧的单体幡杆存在局部糟朽问题,经过与有关部门多次实地勘察,列席抢险加固项目推动会,提出严格遵守文物保护工程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加固等建议,目前这个问题已整改完毕。针对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非遗项目聚集的特点,检察官联合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多次进行调研,摸清街区内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数量、保护现状,助力保护传承非遗品牌。

  南开区人民检察院还联合南开区文旅局、南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南开分局等单位一起,邀请“泥人张”“鸵鸟墨水”等25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同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交流、沟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公益诉讼检察开放日,招募志愿者参与相关公开听证、调查取证、普法宣传等环节,提升公益诉讼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社会影响力,凝聚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

 

责任编辑:辛文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